情感认同能替代历史事实吗?
情感认同能替代历史事实吗?这个问题直接触及了这场争议中最核心、也最令人深思的矛盾。正确观点是:情感和情绪绝不能替代或篡改历史事实。 湖北方面承认安徽的贡献,是基于史实的理性态度,安庆方面不承认湖北的起源贡献,而用地方情感来覆盖复杂历史进程的做法,确实是值得商榷
情感认同能替代历史事实吗?这个问题直接触及了这场争议中最核心、也最令人深思的矛盾。正确观点是:情感和情绪绝不能替代或篡改历史事实。 湖北方面承认安徽的贡献,是基于史实的理性态度,安庆方面不承认湖北的起源贡献,而用地方情感来覆盖复杂历史进程的做法,确实是值得商榷
2025年10月12日,湖北省文化艺术交流协会黄梅戏艺术传播专委会成立大会在东西湖区福朋喜来登酒店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省的黄梅戏艺术团队、国家一级演员及戏迷代表等200余位嘉宾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推动国家级非遗传承的重要时刻,现场围绕黄梅戏艺术传播路径、创新
你见过姐妹俩一个在镜头前演戏,一个在后台拉二胡,却把整个文化圈都盘活了的吗?
《诗文会》取材于明代戏曲家吴炳的古典名作《绿牡丹》,是“中国十大古典喜剧” 的经典代表,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该剧情节曲折,充满巧合与误会,讲述了才女车静芳自主择婚的故事,展现了独特的思想内涵与艺术魅力。
“我唱了一辈子黄梅戏,今天终于站在了这片孕育黄梅戏的土壤上。”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马兰站在黄梅县的戏台上,动情地说出这句话时,台下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黄梅戏,名字里就带着“黄梅”二字。黄梅,是我湖北黄冈市下辖的一个县,地处长江北岸,自古多雨,每逢梅子黄时,江水泛滥,百姓流离。可正是在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上,孕育出了一种最柔软、最坚韧的声音——采茶调。
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当安徽将黄梅戏打造成文化名片时,绝大多数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却异口同声:这门艺术的根,在湖北黄梅。
2019年,湖北省黄梅县的黄梅戏剧团到安徽安庆演出,却遭遇了一个尴尬的局面。当地不少观众疑惑地问:“你们湖北的剧团,怎么会唱我们安徽的黄梅戏?”
10月8日下午,襄阳兰凤戏曲艺术博物馆建馆三周年庆典暨“襄阳女驸马”黄梅戏专场演出在襄阳昭明台五楼举行,襄阳市政协副主席、民革襄阳市委主委金崇保,以及襄阳民革党员、戏曲爱好者等近200人现场参与活动。
10月8日,石牌戏曲文化活动中心内热闹非凡,座无虚席,空气中弥漫着黄梅戏那独特而迷人的艺术芬芳。省黄梅戏爱好者协会分别在下午和晚上精心呈现了两场精彩绝伦的展演,演员们用他们细腻的表演、婉转的唱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与喝彩。现场观众林子安兴奋地对笔者说道:
2025年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期间,第九届“京黄故里”戏会·戏曲嘉年华暨安徽省黄梅戏爱好者协会第二届传统小戏、折子戏展演的首场演出,于10月7日晚7时在石牌镇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盛大启幕。
作者简介梅杰(1984—),男,湖北黄梅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副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研究方向:现代文学、儿童文学和黄梅文化。
2018年,安庆《黄梅戏起源》一书经过所谓的“田野调查”出版后,从此黄梅戏发源地黄梅县和安庆市网民便形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锋相对的局面,黄梅戏友好氛围毁于一旦。特别是2021年《安庆日报》发表了“黄梅戏起源安庆”之后,安庆网民和黄梅县网民更是到了剑拨驽张的地步
十月的安庆,空气里漂浮着桂子的甜香,混着江风送来的湿润。青石板铺就的倒扒狮街上,斑驳的徽派马头墙下,一阵清亮婉转的黄梅唱腔从敞开的木门里袅袅漾出——“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那声音温润悠扬,将周遭的市井人声都染上了一层柔和的韵致。
当黄梅戏“五朵金花”或北上唱歌、或南下拍戏、或跨省谋生,只剩马兰坚守安徽;当戏曲人感叹“要么守着老戏饿死,要么改得四不像”,她却既凭《红楼梦》《秋千架》让黄梅戏晋京爆红,又与大16岁的余秋雨把婚姻过成“越老越有价值”的红木家具。在行业寒冬与情感围城的双重考验下
当不少传统戏曲剧种困于“台下少人看、台上缺新戏”的困境时,黄梅戏《天仙配》却从1954年华东戏曲会演至今,60余年常演不衰,甚至成为海外观众认知中国戏曲的“名片”。同样是传统剧目,为何《天仙配》能突破时空限制,成为穿越时代的经典?其背后的创作逻辑与传播策略,或
黄梅戏与黄梅采茶戏的关系,常被描述为“同源一体”,但在当代语境中,两者却被有意无意地“分家”:一边说黄梅戏起源于黄梅采茶戏,一边又将黄梅采茶戏边缘化,甚至“弃之若敝履”。这种现象背后,既有历史演变的客观原因,也有文化话语权争夺的复杂背景。
连日来,合安高速驿达香铺服务区里黄梅戏曲声悠扬。在团安徽省委学校部支持下,安徽交控驿达集团团委联合安庆师范大学团委在该服务区举办“庆盛世华诞,赏黄梅雅韵”黄梅戏文化周活动,为南来北往的旅客带来一场沉浸式的文化休憩体验。
“昆曲源于昆山,黄梅戏源于黄梅…"历史都是这么写下来。但近年安庆从上至下都力推“黄梅戏起源安庆”,但又总绕不过“黄梅”这二字,特别是“戏以地名而定”这一规律让安庆一些人扎心。
地域文化交融,黄梅戏起源于安庆,吸收了周边的许多戏曲元素,安庆长江北岸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多种地域文化交流融合的交汇点。在历史上,该地区与周边的安徽、江西、江苏、鄂东等地有着频繁的经济、文化往来,人员流动频繁,为黄梅戏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土壤和多样的艺术养